十年磨一劍,國內獨家首創鐵硅鋁模具自帶倒角無需二次加工
光陰似箭,轉眼之間,紅銘鎢鋼在磁性材料模具行業做了十五年,在這十五年中,曾經做過模具工程、管過生產、也臨時充當過業務員,接觸的行業有磁性材料模具、粉末冶金模具、五金、沖壓模具、陶瓷模具、鐵硅鋁模具等。說起鐵硅鋁模具,我們先講一下鐵硅鋁產品的由來。
鐵硅鋁軟磁合金起始磁導率高的一種軟磁合金,含硅約9.5%,鋁約5.6%。1931年日本增本量等首先研究了不同硅鋁含量的Fe-Si-Al合金的磁性。1936年他們報道了含Si9.6%和Al5.4%并命名為Sendust的Fe-Si-Al合金。這種合金加工性差,只能做鑄件。1976年日本山本達治等在此合金中加入2~4%的Ni和經磁場熱處理改善了加工性和磁性,并命名為超Fe-Si-Al合金(supersendust)。
雖說,鐵硅鋁產品在日本、國外的生產、應用了很多年,而在中國,鐵硅鋁產品過去十來年一直處于研發階段,能夠做上一定產量的廠家更是屈指可數。不僅是鐵硅鋁的產品在開發過程中,制作鐵硅鋁產品的模具同樣也是一種挑戰,模具不耐磨、模具斷裂、模具壓彎、變形等,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困繞著鐵硅鋁廠家,同樣也困繞著模具廠家。
從四年前,紅銘鎢鋼接到第一個要開鐵硅鋁模具客戶開始,紅銘鎢鋼把所有問題逐個分解,從設計開始著手,與客戶工程一起反復推敲,與一線操作技工反復溝通商討出一種理論上最合理的設計方案;再從原材料把關,參考多家國際知名模具鋼材生產商的材質性能對比,最后確定一種材質,試產;在試產的同時,帶著原材料的參數,咨詢同行,咨詢材料專家,確定出一種較好的熱處理方式;最終出來樣品,給客戶試壓,還是存在一定瑕疵,再飛到客戶那里進行當面的溝通,客戶一致肯定,模具雖然存在小問題,相對于我以前在大公司那些人做的模具,已經好了很多了。得到客戶這樣的肯定,更是讓紅銘鎢鋼信心百倍。
在經過不斷的探索與研發中,紅銘鎢鋼的鐵硅鋁模具技術不斷進步,現在在模具設計、選材、熱處理、制作工藝、制程檢驗上,已經有了一套完善的標準體系,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鐵硅鋁廠家的認可,并且在上、下沖頭的制作上面,更上做到了國內首家獨創性的突破,之前國內所有鐵硅鋁產品壓制成型時,因為模具的原因,都只能壓制為平面產品,再通過倒角機的二次加工為帶倒角的鐵硅鋁磁環,而紅銘鎢鋼從一開始的試制就高標準、嚴要求,直接制作出了帶倒角的上、下沖,并且不易崩缺、不易磨損。